插队这种不文明行为为何会发生
近日,“两女子插队被制止当场发飙”的视频在网络不断发酵,“我就要插队,我们不是好惹的”等言论以及各方回应相继冲上热搜。
在这波网络热度中,两女子的隐私信息不仅被曝光传播,她们的头像也被做成了讽刺漫画和表情包大肆流传,还有商家将讽刺漫画做成了车贴售卖。
视频中,两女子的言行确实为她们招致了不小的争议与批评。网友们对于这两人个体行为的谴责,似乎也投射着他们对于社会上种种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不满。
而两人极具话题争议性的发言、回应以及情绪失控的表情,显然为这场网络挞伐提供了一个宣泄的“最佳”出口。
不文明行为当然需要被批评、被制止,舆论宣传有时候也要用这种反面教材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。不过这些不文明行为,是否要上升到被大范围网暴、被恶搞,乃至是被人肉搜索曝光隐私,都还得打上一个问号。
类似制作表情包、漫画车贴的行为,更像是某些网友在一时热度中的“玩梗”。但这样的操作除了满足他们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娱乐心态之外,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丝毫的作用,甚至对当事人造成了另一重精神伤害,且涉嫌违法。
我国《民法典》规定,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,不得以发表、复制、发行、出租、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。
因此,无论漫画车贴是否以营利为目的,均涉嫌构成对两人肖像权的侵权。
即便制作表情包的背后,是对两名女子插队行为的不认同,是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某种正义感,但这种行为,依然谈不上是文明的。个体有正义感是好事,但表达正义感仍然需要遵循清晰的道德边界和法律边界。用一种不文明行为,试图去惩罚另一种不文明行为,绝不是明智之举。
人们很容易对插队这种有损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感到反感和愤怒,却往往意识不到,掺杂在批评背后的是更不值得被提倡的网络暴力。对不文明行为的谴责本就不该成为一场网络暴力的狂欢,人们也没必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自我。

其实,在假期时景区里插队是较为常见的旅游不文明行为。游客数量多、排队等候时间长,人们的情绪难免不被影响。
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极度反感插队,渴望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完成游玩体验。
视频在网络传播发酵之后,两名女子或许也承受到了网络审判的威力。但这样的威力,是否就一定能对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,也依然无法评判。
面对不文明行为这样一个公共事件,该如何用更有效的手段制止,人们又该用怎样的情绪和态度保持在理性的范围内去讨论,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。
多重随机标签